大师风采|陈友明——煤炭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大师风采|陈友明——煤炭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人物引言
参加工作30年来,他用心“打磨”好经手的每一项工作,真正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争当“行动派”和“实干家”。他敬业奉献,默默坚守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以身作则,长期奔波于一线组织生产,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甘为人梯,无私传授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为青年人才铺就平坦的成长道路;他凝心聚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大家,把所带团队淬锻成充满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的岩土铁军。
人物简介
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煤设院资深顾问。2015年11月入选“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16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工程师”;2018年6月任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岩土与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委员;2018年7月任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同年入选2018年度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2019年当选为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届专家委员。主持完成国家标准、山西省地方标准技术规范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
主要业绩
巧用独技 恢复城楼
拱极门城楼(墙)是太原古城标志性建筑,做为太原建城2500周年的贺礼工程,总投资2700多万元,被列为太原市目前最大的遗址修复工程。作为技术骨干陈友明先后多次冒着酷暑登爬“断壁残垣”的古城墙,仔细研究拱极门城楼场地西半部明清时期砌筑的残存瓦砾与灰土加强层的现状,确定使用现代加筋垫层新技术,以达到结构与地基变形协调作用,确保城楼结构稳定与正常使用的功能效果。针对门洞拱碹抬升、致使拱脚难以承受门楼金柱的柱荷载的技术难题,提出采用隐蔽式的钢筋混凝土桩及挑梁组成的门型刚架结构,既解决了城楼的正常传荷作用,同时也充分展现了拱极门城楼仿古建筑的宏伟雄姿,如今这座威武磅礴的古城楼(墙)已矗立于晋阳古城的北门户。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技术水平,获2008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岩土工程三等奖。
获“2008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行业三等奖”
获“2007年煤炭行业(部级)第十一届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
▲拱极门修复后效果图
红外探真面 支撑保稳定
由陈友明带领团队完成的晋城煤业集团煤层气液化场地采空区治理工程勘察与设计,该项目位于晋煤集团王台矿采空区上,属高难度复杂采空区场地。其特点如下:1.采空区埋深浅,采空区最浅处距地面只有40m;2.采高大,采空区所采煤层为3#煤,厚度为6m;3.厂区内采空区类型复杂,既有长壁开采形成的塌陷区,也有柱式开采形成的大面积空区;4.所建的煤层气液化装置属于对变形较敏感,一旦管道破裂产生气体泄露会有燃烧爆炸的可能,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和难度。现该工程投入使用已有8年,在此期间我们不断跟踪监测,在使用期间未发现任何场地异常变形。
获“2015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行业三等奖”
获“2013年煤炭行业(部级)第十四届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
▲晋城煤业集团煤层气液化工程场地采空区勘察与设计
扑灭明火 恢复生态
华能东山燃机热电项目位于东山煤矿西南侧,距太原市区3.3公里,占地总面积9.93公顷。作为山西省转型综改重大项目,对改善省城大气环境质量、促进节能减排、建设宜居城市等具有重要意义。
其拟建综合办公楼、综合水处理车间等建(构)筑物位于新厂址西南侧,原太原东山煤矿矸石堆填场,占总规划面积的40%。矸石堆填场最大填矸厚度26.0m,填矸总量约20万立方米,且煤矸石正在自燃。如何高质量、高效率的处理厚层自燃填矸地基问题,成为整项工程的技术瓶颈。
陈友明带领团队通过反复现场试验,采用了注浆法灭火的方式,研发了偏心轮根管钻进技术,实现了成孔和注浆管的埋置并行的工作模式,这种“注浆-降温-封闭灭火”的灭火技术,达到了厚层自燃填矸灭火的同时加固地基的目的。项目建成后,进行了长达5年的监测,无矸石复燃现象,且建筑物状态良好。项目实际工期为2个月,工程费用为430万元,与传统的换填碾压法相比,工期缩短了4个月,费用节省了45%。
▲厚层自燃填矸地基综合治理
该工程中首先树立了正确的灭火理念,即注浆-降温-封闭灭火;研发了偏心轮根管钻进计术,每成1个15m深的孔只需20分钟,且成孔与埋置注浆管同步完成,较传统工法提高了10倍;首次按温度划分了防控区、临界区、蓄热区和发火区;首次制定了地表自燃矸石灭火的控制标准,居于行业领先水平,并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专家评审。以此工程为基础,结合其他工程实践编制了山西省地方标准DB14/T1755-2018《煤矸石堆场生态恢复治理技术规范》。2016年开始山西针对各大矿务局形成的矸石山,由中央政府和当地政府出资进行了综合治理,大部分矸石山都存在自燃现象,目前山西省内矸石山的灭火均按本规范施行。
结尾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无论世界再嘈杂,相较于世人内心的浮躁,他的内心是安静安定的。他的每一个成果总能让人感受到他的赤诚匠心,他的专注、技艺、以及对完美的追求。
从承载岁月的历史古迹,到苍凉雄浑的大漠戈壁,再到辽阔苍茫的山岭原野,陈友明坚持勘察设计工作33年,他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刻苦钻研业务,勇于创新、争创一流、与时俱进,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祖国的勘察设计事业,不断在平凡的工作中书写闪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