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云——中国工程勘察大师
王步云——中国工程勘察大师
人物引言
他一生都在煤炭勘察事业里探求因果,一生都在默默地传递着知识的薪火,以艰苦为荣,与荒凉为伴,足迹踏遍三晋的煤海山川。王步云不仅以潜心钻研、孜孜不倦的创新态度在技术领域里寻求突破,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岩土匠人的人格本质。
人物简介
王步云,男,汉族(1931年9月-2018年1月),山西省五台县人。1952年10月参加工作,198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院资深顾问。1996年起受聘兼任西南交通大学顾问教授;1999年9月被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聘为资深委员(终身);2003年受聘建设部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
1952年10月~1953年2月在华东煤管局基建处及煤矿实习;1953年3月~1961年5月在北京煤矿设计院从事设计勘察工作,任技术员、工程师;1961年6月以后在山西煤矿设计院工作,历任岩土专业主任工程师、勘察室主任、院副总工程师等职;1994年~1996年兼任煤炭部北京中煤瑞力岩土工程公司总工程师。
1990年9月被建设部授予首批“中国工程勘察大师”称号;1991年5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并颁发四化建设立功奖章;1991年10月由煤炭部举荐、国务院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专家;1991年7月1日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业绩
王步云从事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领域六十载,涉猎广泛,硕果丰厚,解决了许多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复杂技术难题。作为我国“7.28”唐山大地震灾害恢复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国家科技进步奖。在许多国家重大项目技术工程咨询中,包括南水北调中线跨越煤矿采空区的治理、太原-北京高铁穿越太行山隧道选线、引黄入晋北南干线选线等项目,他以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山西省政府特聘专家,多次接受政府委派,主持完成了“11.27”山西能源晟凯煤业有限公司露天煤矿滑坡、“8.11”山西和顺吕鑫煤业公司露天煤矿滑坡以及“8.12”山西省人民医院门诊楼坍塌等抢险救援和重、特大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在政府抢险救灾的科学决策中发挥了杰出作用。
掏土围箍 扶正斜塔
永祚寺双塔,又名凌霄双塔,是山西省会太原市中我国古建筑双塔之最,位于太原市城区东南向山脚畔。始建于明朝万历中叶,距今400余年。两塔相距60m,塔高54.85m,十三层,底层高7m,玲珑雅致,富丽精巧。因年久失修,多经风雨剥蚀,饱经战乱,满目疮痍。
▲山西太原永祚寺东塔加固工程签字仪式暨开工典礼
太原解放战役时,两座塔身的局部曾遭炮火的不同损伤,尤其东塔倾斜高达2.64m,塔身倾斜令人触目惊心。20世纪90年代,塔体劈裂缝隙逾百,两侧地面严重下沉,情况十分危急,太原市政府决定对文峰塔进行纠偏、加固,王步云与国内知名纠偏专家共同主持这项挑战性任务。经过反复论证和缜密研究,采用掏土卸压与灰土挤密桩围箍组合新技术,历时两年出色地完成了文峰塔的纠偏扶正任务。精确测量证实,文峰塔获得纠偏扶正2m的显著效果,受到省市文物主管部门的隆重表彰。值得欣慰的是,如今文峰塔身正脚稳,已宣告退出“斜塔”行列,正以崭新的、热情的姿态,迎接着五湖四海的中外游客。
![]() |
▲山西太原永祚寺双塔
![]() |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是迄今世界最著名木塔古建筑。
2015年以来监测资料证实,二层明层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持续稳定增加,倾斜量超过56cm,近5年,它的倾斜水平偏移量持续发展,平均每年2mm多,如果不采取针对性的加固、防护措施,可能会局部失稳,甚至在突发地质灾害中,出现局部或整体垮塌危险。
做为特邀专家,王步云提出对木塔的地基基础塔身持力层土类鉴别的方案。在采获大量土性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解决了古建地基多年的疑团,确认塔基是由5m厚的当地古代粉土为基料,通过夯实方法垒筑成的压实填土,为木塔地基加固设计提供了准确的理论依据。在分析得到应县木塔基础石偏窄埋浅的地基特点,借鉴太原双塔寺采用的侧限围封经验,成功解决了应县木塔的地基稳固技术瓶颈难题。
浸水纠楼 以毒攻毒
霍州白龙矿9号住宅楼纠偏工程,由于管道爆裂昼夜间,沉降达267mm、整体倾斜达250mm,倾斜量严重超过国家危房鉴定标准。接受这项挑战课题后,王步云以艺高严谨的高度责任心,大胆提出在住户不搬迁的情况下纠偏住宅危楼的构想,当时面临巨大的技术难度和安全风险。为此,王步云在纠偏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始终坚持自主思维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带领团队组成QC小组进行技术攻关,采用“以毒攻毒”的理念,提出采用垫层注水与地基横孔联合无压注水纠偏新技术获得成功。当时属煤炭系统首例纠偏工程,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该成果不仅夺得1992年第四届国家优秀工程勘察铜质奖,而且1993年又被评为国家优秀QC小组称号。
▲霍州白龙矿9号住宅楼
碱液配方 妙手回春
山西省食品公司宿舍楼坐落于典型的山西湿陷性黄土地貌区域,因管沟渗水致使楼体严重开裂,危及建筑物使用安全。王步云在严谨研究黄土的微观结构加固机理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国内首次提出采用碱液注浆新工法,即可利用广泛的工业废料又极大降低了地基加固成本,开创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的“先河”,跻身国内领先水平, 在该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该成果摘取了1986年第一届国家优秀工程勘察银质奖桂冠。
![]() |
荣誉证书
1989年被国家建设部首批授予20位中国工程勘察大师称号之一。
▲1989年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国工程勘察大师称号
1991年5月荣获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并获得“四化建设”功勋奖章;同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有突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荣获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唐山地震砂土液化勘察资料研究报告”,居国际先进水平,1983年荣获山西省人民政府重大科研成果奖,同时,荣获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唐山地震砂土液化勘察资料研究报告》荣获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山西省食品公司宿舍楼危楼地基加固工程”1986年荣获第一届国家优秀工程勘察银质奖。
▲“山西省食品公司宿舍楼危楼地基加固工程”荣获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霍州白龙矿9号住宅楼纠偏工程”1992年荣获第四届国家优秀工程勘察铜质奖,1993年荣获国家优秀QC小组称号。
“山西煤炭基建机械施工处、租赁站扩建岩土工程”2000年荣获第七届国家优秀工程勘察铜质奖。
“拱极门遗址修复工程”荣获2008年度全国优秀岩土工程 三等奖。
结尾
“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桂冠光环的背后,是漫长、艰辛的实践与积累,是未来更加漫长、艰辛的锐意进取与负重前行。王步云用坚实的步伐在大师之路上续写的辉煌,将逐步带领一代代煤设院集团设计人走向煤炭发展新篇章。